通常而言,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必然具备卓越能力——或在军事上运筹帷幄,或在政治上励精图治,无论文治武功,总有一方面出类拔萃。
他们建立王朝之后,开国君主固然能力超群,但在漫长的统治过程中,中间君主却不乏资质平庸之辈,甚至有昏庸无能者。
不过,即便君主能力不足,国家仍能维持良好运转。
以明朝为例,明太祖朱元璋手段强硬,奠定王朝根基;明成祖朱棣亦属雄主,但此后的君主多资质平庸,包括宋朝也是,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代明主,但后面的宋高祖等等,资质都很一般。
然而,这并未阻碍中国经济与政治的持续发展,在繁荣期,中国长期处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,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。
比如明朝嘉靖时期,中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,大量白银流入国内——这源于中国瓷器、丝绸等商品的优势,当时中国堪称“白银帝国”。
由此可见,中国的文化基因具有强大韧性:即便君主能力不足,只要非“作死”之君,中国传统文化中“自强不息”的内核与儒家思想便会深植于文化基因之中,持续焕发生机,推动经济稳定向上发展。
纵观历史,世界上曾有四大文明古国,唯有华夏文明未曾中断,延续至今。
其核心原因,便是文化力量的支撑。
例如,近代中国在抗日战争等生死存亡的时刻,仍能挺过难关;建国初期,中国百废待兴,但凭借深植于文化基因中的韧性,一步步走向强大。
无论是在封建社会,中国曾稳居世界第一;还是在现代化的经济与科技条件下,中国又逐渐重回世界前列。我真心认为,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,核心在于其强大的文化力量。